第七届合肥市道德模范程保留:我永远愿做你的眼
来源: 肥西文明网 时间:2021-07-08
父亲肢体残疾,母亲先天性失明,这个在常人看来有些残缺的家庭,却孕育出了程保留这样一位懂事、孝顺、有担当的励志少年。父亲在外打工,家中无人照料,本应该是在阳光下、在雨露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和欢笑的年龄,刚满11岁的程保留却包揽了做饭、洗衣、买米等家务,还独自担起了照顾失明母亲的责任;如今,他20岁,他依然还是从前那个少年,他是妈妈的拐杖,更是妈妈的眼睛,陪她度过春秋冬夏,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的希望,守护住了这个家的安康。他,就是“全国美德少年”、合肥好人——程保留。
小时候我要做母亲的“拐杖”
2001年6月的一天,在花岗镇汪堰村,程红贵的盲人媳妇生了个健康的小男孩,这个好消息给这个贫困又特殊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光亮,因为生产时几多艰辛,爷爷给孩子取名“保留”。小小的“保留”一天天长大,3岁时,为了家中生计,父亲程红贵决定外出打工挣钱。程红贵腿部有残疾,属于弱劳力,外出打工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可看着这一家老小,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,程红贵还是选择出去闯一闯。他放心不下家中失明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,也只能委托父亲和邻居帮忙照看。丈夫常年不在身边,在公公和好心邻居的帮衬下,患有先天性失明的刘玉年艰难地抚养程保留长大。“我可能没有别的母亲做得那么好,但好在他从小就特别乖,不哭不闹。”回忆起孩童时的程保留,刘玉年笑着说。
从小和母亲相伴长大,程保留渐渐明白自己的母亲和别人不同,小小年纪的他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份操心,他会担心母亲出门迷路、洗衣滑倒……懂事的他从不愿让母亲为他操心,相反,在年幼的他心里早就萌生了一个想法:我要快点长大,将来好照顾妈妈。四、五岁起,懂事的程保留就开始做起了家务。妈妈做饭,他就在灶边烧火;妈妈眼睛失明,洗衣有不干净的地方,他就重洗;晚上做完作业和家务,他就陪妈妈看电视,把画面讲给妈妈听。在程保留11岁时,有一次,刘玉年在做菜时不小心切到了手,看着妈妈一直流血的手指,程保留赶忙跑过去给她止血,他一边帮妈妈包扎伤口,一边坚定地对妈妈说:“妈妈,以后炒菜做饭这些家务活都由我来做吧。”从那以后,这个瘦小的少年就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妈妈、安顿整个家的重任,他开始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做饭、洗衣、扫地等各种家务。
“他那时候是第一次做菜,炒了一盘白菜,还把盐放多了,可吃到我嘴里,却是咸中带甜的。”刘玉年至今仍对儿子第一次做菜时的场景记忆犹新,虽然不是特别美味,但她却始终记得当时的味道。“他还好小哩,我们家那时用的是土灶,他一边烧火一边跑过去炒菜,做一次饭就能把自己累得一头汗。”慢慢的,在母亲的指导下,程保留不仅学会了炒一些家常小菜,他还主动接过了掌勺大权,开始承担母亲的一日三餐,说到这些,程保留还有些得意,“我现在可有不少拿手好菜呢,都做得很好吃的。”
说起儿子的懂事,刘玉年的心里除了骄傲就是愧疚,她至今都还记得儿子12岁独自买米那天的心情。“那时我们还住在村里,离乡镇的商店很远。中午,保留正准备烧饭,发现家里没米了,他从叔叔家借了一辆自行车,当时还不会骑车,他就推着车走到了乡里,然后驮着20斤的大米推着回来,来回走了十几公里。”刘玉年说,程保留出发买米前,她还担心儿子太瘦小,驮不动米。面对她的担心,程保留却只说道:“五十斤的米我驮不动,二十斤我总能驮动吧!你就在家等着我吧!”
第一次垫着板凳洗碗、第一次做菜、第一次买米、第一次洗衣服……刘玉年虽然眼睛看不见,但儿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她都记在了心里。她说,儿子程保留就是她眼前闪现的那丝微光,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,可程保留却说,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。“我妈妈眼睛看不见,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做,爸爸常年不在家,我就是妈妈的依靠。”程保留说。
长大后我要做母亲的“大树”
“别的孩子都想跑得离家越远越好,但保留就想离家近点。”母亲刘玉年说,2019年程保留考上大学,他选择了当地一家公办高校念书,这样,他既能帮家里减轻经济负担,还能时常回家探望母亲。离家上大学那天,程保留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开学报到,但心里记挂的还是母亲,担心母亲会不会不记得自己的电话号码,害怕母亲有急事时找不到自己。“刚上大学那会儿很不适应,因为从小到大母亲都没离开过我,我怕她一个人在家用电不安全,又怕她碰到一些尖锐的东西伤到自己。”程保留说起母亲总是有一大堆的“唠叨”,程保留的舍友告诉笔者,在学校里时,一到晚上宿舍里大家都会打电话聊天,可是别人大多都是打给女朋友,只有程保留,每次都是跟母亲“碎碎念”。“善良、朴实”是同学们给程保留最多的评价,勤快能干的他还被推举为寝室长,每次的宿舍卫生检查,他所在的宿舍总能成为标兵宿舍。
程保留家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但这些年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,他们家享受到了低保、新农合、教育扶贫、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政策,家里脱了贫,日子也越过越好,可朴实的程保留还一直保留着从小养成的独立、勤俭的好习惯。高考一结束,他就跑去汽车厂做兼职,两个月后,他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,就给母亲买了新衣服。从上大一开始,程保留就一边刻苦学习,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。“我现在在校内食堂给学生打饭,除了一日三餐吃饭不要钱,每月还能有600元的收入,基本不用找家里要生活费了,每次我看到本班的同学,还会给他们多打一点菜。”兼职很累,但程保留却乐在其中,他并不觉得在食堂打饭是一件丢脸的事情,相反,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,不用给家里增添负担,这让他很快乐。不仅如此,每到寒暑假,程保留还会到离家近的地方打工,挣些外快补贴家用。
“现在家里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了,但我觉得多干点活没什么。”程保留说。不去打工的时候,他会选择在家里陪伴母亲,小时候他牵着母亲在村里闲逛,现在一家人搬到了镇上,他就牵着母亲在街上闲逛。“趁着我回来,带妈妈多解解闷。”程保留说。从依偎在母亲身旁瘦小的身影,到现在母亲依靠在他的身边,程保留的个子长高了、身体也壮实了,但种在他心中“守护母亲”的信念却丝毫未减。
平常孝心最动人。前不久,程保留的事迹被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青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后,大家纷纷为这样的孝心少年点赞,也深深记住了这对亲密如朋友的母子。“从小到大,他什么都跟我聊,最喜欢拉着我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。”刘玉年说,程保留还是个“科幻迷”。除了照顾母亲,程保留闲下来也会看小说,和同学朋友一起聊天看电影,他爱好物理,学的专业也是编程,当他聊科幻世界时,眼睛里充满了好奇,笔者以为他的梦想是毕业以后从事和科技有关的工作,但他却打算未来就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,把父母带在身边,每天都能陪伴左右。“小时候我能力有限,只能当妈妈的‘拐杖’和‘眼睛’,现在我长大了,我想成为一棵大树,保护她、庇护她,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。”程保留说。
从“拐杖”到“大树”,这不仅是一个少年的成长,更是一份始终未变的爱。如今,程保留的父亲已经从外地返回家乡找到了合适的工作,家里的老房子也已经拆迁,正在等待现代化的回迁安置小区建成入住,笔者相信,他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!
责任编辑:周顺发